甘武進
5月20日發布的《中山市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措施》(以下簡稱“《措施》”)受到社會廣泛關注。記者注意到,《措施》涉及7個部分共38條措施,既有普惠性扶持措施,例如鼓勵寫字樓、商場、商業綜合體、專業園區等非國有物業業主與租戶協商免租、減租、緩租,也有針對批發零售、住宿餐飲、文體旅游、交通運輸、房地產以及生產型服務業等行業的扶持措施?!洞胧丰槍π詮?,旨在通過“真金白銀”全力扶持我市服務業各行業加快發展,進一步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創新、高質量發展,增強我市服務業發展環境吸引力,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服務業發展高地。(5月25日《中山日報》)
為全力扶持我市服務業各行業加快發展,中山出臺38條措施,針對性強,促到點子上,扶到關鍵處,不僅是場紓困解難的“及時雨”,更是促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這38條措施,分為普惠性和專項性兩大類,從紓困、助企等多個方面著力。普惠性扶持措施,面向所有企業,含金量高。如《措施》第8條指出,開展“中山樂購”促消費主題活動,促進消費市場發展,鼓勵有條件的鎮街對餐飲、零售等行業發放消費券,帶動消費市場回暖。無論是本地戶籍,還是外地消費者,只要在活動商家處購買汽車,并滿足活動條件,就能申請補貼。
專項措施則分類精準施策,企業可對號入座,享受對應的措施,針對性更強,企業感受更直觀。如在文體旅游業方面,《措施》鼓勵企事業單位、社會團體委托旅行社開展公務、工會、會展等活動,對評定為A級旅游景區、星級飯店、A級旅行社、等級民宿、文化主題旅游酒店、文明旅游示范單位的,按層級或等次給予相應補貼。同時,《措施》鼓勵舉辦文化和旅游促消費活動,結合中國旅游日、端午節、暑假等重要節點、時段,向市民游客派發旅游消費券。
金融是實體經濟的“血脈”,資金是企業運行的“血液”,沒有“血液”的企業寸步難行。企業只有資金不斷周轉循環,才能維持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轉,并帶來更強的“造血”能力。為此,中山引導銀行釋放金融活水,在38條措施中,有10條涉及金融領域,引導轄內銀行業在強制造、扶小微、穩就業、擴基建、保外貿、促創新、助環保、振鄉村八個方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,無疑為服務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,起到‘補血’的作用。
扶持是一件精細活。要推進措施快速落地,相關部門要在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上下足功夫,提升措施兌現力度。對企業遇到的痛點、難點、堵點,非常之時,多些“共情”心理,從企業、市場、民生的角度分析、考慮問題,出謀劃策,主動靠上去“幫一把”;市場環境瞬息萬變,各項措施要成為“及時雨”,落實必須又快又準;要下沉一線當好“宣傳員”“服務員”,在政策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,通過點對點指導、面對面幫扶,讓措施快落地、早兌現。
這招那招,不落實都是虛招;千條萬條,不落實都是白條。出臺措施,只是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“上篇文章”,相關部門還要加大措施落實服務力度,做好“下篇文章”,真正增強服務業發展環境吸引力,讓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服務業發展高地的目標變為現實。